校友访谈录
“文化”双创 | “言传中感悟身教”山东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友访谈录丨王凤才:庚续山大文脉,保有山大品格

广大校友们的回忆和期许,记录着他们在山大的校园时光,承载着山东大学的发展历程,凝练着山东大学的文化精神。通过寻访校友,我们感受着“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共同见证他们“与祖国同心、与时代同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山大贡献的担当和作为。在山东大学校友办的指导和支持下,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发挥学科优势,组建“星火”学生党员先锋队,对哲学社会科学校友进行访谈,特此推出“文化‘两创’丨言传中感悟身教——山东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友访谈录”专栏,展现校友风采,探索学科发展与校友文化建设互动机制,弘扬山大精神,探寻文化双创路径。

校友介绍:王凤才

图片

1   2018年,王凤才在东北师范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王凤才(1963—),男,山东诸城人。山东大学哲学系1982级校友,1986年获哲学学士学位,担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1991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再度留校;1992-2004年担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2006年,在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出站后被引进到复旦大学工作。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法兰克福大学高级研究学者;中国马哲史学会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哲史学会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公平正义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者;《批判理论研究丛书》主编,《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主编;“批判理论论坛”发起人/召集人、“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论坛”发起人/召集人。

主要研究领域: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德国哲学、广义的实践哲学等。

主要代表作:

(1)“批判理论七部曲”——《批判与重建》《蔑视与反抗》《从公共自由到民主伦理》《承认·正义·伦理》《从社会哲学到批判理论》《从新批判理论到后批判理论》《〈否定辩证法〉释义》(多卷本,待出);

(2)“马克思四部曲”—《追寻马克思》《重新发现马克思》《多重视角中的马克思》《重新理解马克思》;

(3)主要译著:《否定辩证法》等。

01那年十九:忆山大生活

我离开山大已经很多年了,但我在山大待的时间是很长的。1982年,我参加全国文科高考,考了我们中学文科第一名,进入山东大学哲学系学习。当时,全校本科生每年可能是1400人左右,当时哲学专业属于热门专业,哲学系有两个班,大约80人。

上大学时,刚开始对毛泽东比较感兴趣;后来,又看了不少马克思的东西,然后逐渐关注了现代西方哲学——最初感兴趣的是逻辑经验主义与分析哲学尤其是波普尔与维特根斯坦。随着阅读增多以后,我又转向了现象学—生存主义,像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当然也关注尼采等。我本科的学位论文写的是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留校以后,比较快速地转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因为教学需要,我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个时候,读西方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还有他的《当代历史唯物主义》。当然,也有国内学者的介绍性、研究性成果。“西方马克思主义”原来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章,其实80年代初,我就对之有所了解;只是到1986年留校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与研究。

图片

2  2004年,身着博士学位服的王凤才

总之,在山大20多年的读书、工作、生活对我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我一直强调本科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当然,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研究也很重要。

02奋进工作:山大人品格

在四年的本科学习里,我接触了许多很好的老师与同学毕业以后,我先是留校任教,教了两年课;后来,又考取了复旦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不过,由于个人原因放弃了,回到母校跟随谭鑫田老师攻读西方哲学硕士学位。毕业以后,我又留校任教;后来考取了母校的博士研究生——中国哲学博士点的中西比较方向,导师是傅有德老师。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认认真真地读了几年中国哲学,本来从选题到中期考核,一直想做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与先秦道家文明观比较研究;但在我毕业之前,山大有了外国哲学博士点,所以就转成了外国哲学,博士论文只做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

图片

3  2012年,王凤才在复旦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从大学读书到现在有40多年了,在山大前前后后待了20多年;硕士导师是谭鑫田老师,博士导师是傅有德老师。这两位老师不论是为人、为学还是为师都非常好,对我的影响很大。2013年,在谭老师80华诞暨学术思想讨论会上我有一个发言,我说谭老师“是一个儒雅、淡定、低调的人;是一个平和、慈祥、温暖的人;是一个严谨、扎实、细致的人”,就是为人、为师、为学这三个方面。这个说法也适合于傅有德老师,这是一种传承。谭老师让我登上了学术之路,傅老师使我的学术又上了一个台阶。我的硕士论文就是《阿多尔诺的否定辩证法研究》。当时(做这个题目)是比较艰难的。那时候国内基本上没什么资料,还好当年我读本科时,选择德语为第一外语并坚持了下来通过阅读一些德语资料,并参考有关研究成果,在谭老师的指导下,做了阿多尔诺的否定辩证法研究。后来,我把它整理成两篇文章,全部发在《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全文转载。其实,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康德: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划分》,也是在谭老师的指导下,发表在《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4期。博士论文,是在傅老师指导下完成的,后来作为我的第二部著作出版即《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

我特别感谢山大、感谢哲学系、感谢我的老师们,以及同学、同事们!正是母校山大、母系哲学系,使我从一个懵懂少年成为了一个教授、成为一名博士生导师。

图片

4  2013年,王凤才在谭鑫田教授八十华诞暨思想讨论会上

03赓续文脉:山大文脉源远流长

我发现我所研究的法兰克福学派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理论看似高深甚至“玄虚”,实际上非常关注社会现实。在深入理解批判理论的基础上,我发现了它有一个发展趋向,即批判性逐渐弱化,但现实性却逐渐增强。

因而,我提出“批判的妥协理论”构想的初衷也是为了解决我一直思考的社会现实问题,比如说生态危机问题。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什么?就是征服论的自然观,就是人对自然的支配与控制,带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我提出“批判的妥协理论”构想。第一个妥协:人应该向自然妥协,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解。未来应该怎么样?人与自然应该是兄弟伙伴关系。即人与自然应该和解,人要顺应自然,然后让自然为人服务。第二个妥协:人要向社会妥协,社会也要向人妥协。我觉得人与社会应该是和谐关系。第三个妥协: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妥协作为个体的人,你应该向他人妥协,他人也应该向你妥协,这样的话才能解决人际关系危机,达到人与人的共生。第四个妥协:人的自我妥协,即人的身心要妥协,理想与现实要妥协,目标与过程要妥协。我强调这个个特别好玩的思想,就是“外儒内道”,即在行动上可以积极进取,但在行动结果上应淡然一切。现在,人的身体危机与心灵危机非常严重,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但若人的身心能够妥协的话,人心就能安宁平静,并能健康地生活。我之所以要提“妥协”,就是想对关涉人类的一些重大问题做出自己的解释,并能为人们的未来生活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图片

5  2019年,校友王凤才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开展学术讲座

当然,做好这四个妥协之后,还要求世界上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男女之间、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妥协,谁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生活,只有相互妥协才能相互共生。所以,我讲到人与自然的和解,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他人的共生,人的身心平衡。这样的妥协理论构想,虽然批判性可能有点弱化,但现实性却在增强。这也是为解决生态问题、社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人的身心问题,提供的一种学者的解决之路

04心桥相连:校友寄语

我从事学术研究几十年,要说做学术的经验,一是需要具备五个要素,并处理好几个关系。首先是学术研究五要素:敬畏对待学术,必须有敬畏感。当然,敬畏不是害怕,不是退却,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尊重。热爱,做一件你热爱的事儿,就不会觉得痛苦。这么多年,因为喜欢学术研究,我自己的体验是蛮愉快的。虽说周末、节假日基本上都在工作状态,基本上每年都工作到年三十,初二就回到办公室。执着,若选定一个好的研究对象,你就要持续追踪、深入地挖掘下去。比如说法兰克福学派,在国内学界可以说,我应该是持续研究时间最久的学者之一。我进去应该是比较早的,8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到现在还一直坚持着。在这个基础上,你往前追,往后推,不断地深入,不断地扩展,你的知识结构、学术视野、问题意识都会逐渐地好起来。这里,就涉及到第四点,勤奋。最后第五点,即悟性也是不可或缺的。悟性分两个方面,一是先天的,我们的天赋没法改变的;二是后天通过学习与交流可以提高你的悟性。所以,要经常与名师交流,参加学术会议。

二是要处理好政治性、学术性、思想性、现实性的关系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政治性即意识形态性是关键——你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是必须的。在这个框架中,我们可以深化学术研究。要处理好学术性、思想性与现实性关系问题。其一,学术性是基础。文本是基础,所以我们这边的硕士、博士开题,老师要问你的文本依据是什么?你选一个题目,必须选一个有文本依据的题目,选一个一流的题目。若你选个三流的题目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学者,所以必须选一个有理论性、思想性的题目。现在,前沿问题我们可以追踪,但不能赶时髦。马克思为什么成为“千年思想家”,因为他认真读书(当然也参加社会实践),他写了大量手稿(10万张)。有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他才成为了思想大家。所以学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管你将来做不做学术研究,只要你在读硕士、读博士,你就必须把学术当回事。因此,我说要敬畏学术。其二,思想性是灵魂。我们读书、看文本并不是把这个问题梳理清楚就好,而是要把各种思想连贯提升,然后阐发自己的思想。“将广博、深刻的知识融通,变成自己的思想;再将思想提升为人生智慧”。其三,现实性是目标。不论做学术还是做思想,都要与现实紧密相关。当然,不是一头扎进现实事务之中去,而是以学者的方式、思想家的方式离开现实一段距离观察现实、分析现实。就是说,不是跟在现实后边跑,而是在现实的前面引领现实、指导现实。

三是要解决好博、专、通的关系问题。本科的时候,你应该是一个“博士”,要建立一个广博的知识结构,而非仅仅要停留在某一个领域。当你读硕士,尤其读博士的时候,应该成为一个“专士”,就是说在某一个方面你要做得很精深,可以与导师讨论问题;甚至在某一个领域,有自己的话语权。博士毕业以后,如果你从事学术研究,到高校当老师,到研究机构做研究,那么你应该成为一个“通士”(博古通今,究天人之际)。这是很高的一个要求,我们可能做不到,但我们可以心向往之。应该尽可能地在专的基础之上通达,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大学者、大思想家。总之,做学术研究需要要付出很多,但获得成就之后你会有一种自豪感与价值感。

对于我的母校、母系,培养我的地方、使我成长的地方,我除了感恩,还是感恩!我说人应该有理性的反思、浪漫的情怀、悲观的气息、积极的行动、达观的心态。我期待我的母校、母系越办越好!我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平平安安过日子”,将来成为对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社会进步、文明发展有用的人。

采访撰稿:黄月鹏、毕之昂、朱肖宇

图片:王凤才

编辑:廖雨娴 、伊灵

审核:翁祥栋、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