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园地
三会一课
我校举办“‘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解’专题报告”主题党日活动

4月25日下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师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学院教工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邀请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何中华作以“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解”为题的报告。学院广大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场聆听,学院党委书记郑倩主持了此次主题党日活动。

何中华教授围绕“怎么理解共产主义”,从如何在学理上为共产主义辩护谈起,针对目前存在的关于共产主义的诸多误解,立足马克思、恩格斯系列论著中的论述,进行了逐一反驳和说明。误解一,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何老师指出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共产主义的含义是多维度的:就其作为历史的展现来说,它表征为一个现实的过程;就其作为追求的目标来说,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就其作为制度安排来说,它是一种完美的社会形态;就其作为自觉的信仰来说,它是一种超越的价值指向;就其作为应然的尺度来说,它又是一种批判的范式;就其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来说,它又是一种严谨的学说体系……。在现实性与理想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正是马克思对待共产主义的辩证态度。这种张力其实也是动力,正是它推动着实践的建构使人们的历史存在不断地实现着由实然走向应然。误解二,共产主义是否定个人自由的集体至上主义吗?何老师指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共产主义正是对个人自由和集体自由的同时肯定。误解三,共产主义是妨碍人的个性的吗?何老师指出,马克思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乃是使人们获得真正的个性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的那种所谓资产阶级的“个性”,不过是资本的人格化的任性罢了。这种个性乃是一种伪个性,它不具有真实的内涵。真正的个性应该是自由与必然性的内在统一。误解四,共产主义会导致人们的普遍懒惰吗?何老师指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共产主义意味着“消灭劳动”,亦即超越劳动的旧有性质。劳动作为谋生手段的性质不再是唯一的规定,劳动更多的是已成为人的自我实现的方式,是对人的存在的肯定,而不再是剥夺和否定。这个时候,劳动不仅是自由的象征,而且是人的自我实现的确证。因此,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劳动不再是人的一种负担,而是变成了人的享受和乐趣,成为人们的“生活的第一需要”。误解五,既然我们眼下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为什么还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何老师指出,不经过市场经济的历史洗礼,我们就只能退回到“粗陋的共产主义”,而不可能前进到真正的共产主义。但市场经济不过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环节,不能因为我们眼下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放弃共产主义的超越指向和远大理想。接着,何老师谈道,回应对共产主义的各式各样的误解和曲解,回应对共产主义的各式各样的责难和质疑,真正有力的辩护乃是实践的辩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实践本身,就是在今天的历史语境中的“实践能力的明证”,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辩护。最后,他还指出,需要从方法论的角度,为澄清种种误解和曲解提供必要的前提。包括:习得马克思“从后思索”的运思方式;坚持“辩证逻辑”对“形式逻辑”的超越性;把握“共产主义”所固有的实践本性。

郑倩书记在总结中指出,何中华教授的报告既全面深刻又深入浅出,既站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共产主义研究的一些前沿热点的高度,又落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系统梳理并解释了当今社会存在的对共产主义的误解,对于师生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