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吴童立副教授所撰写的《“电车难题”新探——基于一种理由面向的实验法》一文在《哲学研究》2023年第2期上发表。“电车难题”可能是最广为人知的道德难题之一。世界范围内的多次调查实验表明,在“电车案例”与“天桥案例”两个相似的情形中大多数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而“电车难题”要求从理论上说明为何如此。文章从两个疑问切入对这个难题的研究:第一,主流调查结果真的是基于一种“普遍道德语法”吗?第二,人们做出选择的真实理由与主流理论给出的说明相符合吗?从这些问题出发,作者在国内高校中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共收到来自102所高校的1109份有效问卷,并且首次设计和使用了主要针对选择理由的问卷。
调查结果表明,在“天桥案例”中受访者的选择与主流结果基本一致,但在“电车案例”中受访者的选择与主流结果相比出现了大幅度的偏离。这直接撼动了传统哲学理论的根基,因为这些理论都是以主流调查结果所显示的那种道德直觉为依据的。不仅如此,传统理论都预设了两个表面上相似的案例本质上是不同的,但作者的调查统计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认为两个案例本质上并无差别。进一步地,即使在支持传统选择的受访者中,对于相应的哲学理论所提出的理由的认可度也并不高。最后,做出“新选择”的受访者比做出“传统选择”的受访者对于理由的态度更加融贯,在面临二次选择的机会时,他们的道德判断也更加稳定。
对于占比高达50%的受访者做出的新选择,传统理论显然无法做出解释。一个自然的追问是,他们做出新选择的真实理由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者在山东大学随机抽取了10位受访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二次访谈,从中归纳出三个主要观点:个体责任观点、社会规范观点、运气决定观点。它们与传统理论给出的观点大相径庭。其中,个体责任观点统摄着另外两种观点,因为它不仅是独立于案例的,甚至是独立于支持性理论的。整体地看这三种观点,可以发现一种趋于消极的行动态度。
文章最后指出,当下的实验伦理学研究面临着一种“双重忽视”:在实验部分忽视了对规范问题的提问,在理论建构部分忽视了对经验现象的考察。因此,应该倡导一种“对规范问题问题的描述性研究”。
作者:荣立武 审核: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