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北京大学荣休教授靳希平做客我校,并作了题为“以殷商时制、时称为例,理解亚里士多德的时间定义的尝试”的学术报告。我校田洁教授主持报告会,谢文郁教授作为点评嘉宾评论报告。
靳希平教授讲授了他关注时间问题的原因,并指出了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在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交代完背景之后,靳希平教授从波士顿飞到北京需要13小时的角度阐释亚里士多德的“创制时间”,并在已经创制的时间中如何测量时间。在清晰地阐明这种时间观之后,靳希平教授比较了这种时间观与殷商时代的时间观。前者有一个精确的时间意识,而后者则根据君王的祭祀测量时间,这种对时间的“创制”是需要根据节时做调整的。进一步,靳希平教授又分析了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对牛顿、康德等人的时间观的影响。
讲座结束后,谢文郁教授对靳希平教授的演讲做了精彩评论。谢文郁教授主要指出希腊神话中神的永恒性,或非时间性与人的生活的时间性的对比,他认为,靳希平教授需要阐释亚里士多德的时间观与希腊神话,尤其是柏拉图的时间观之间的关系。自由讨论环节,现场师生与靳希平教授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靳希平,男,1949年出生,北大哲学系荣休教授,曾任外哲所所长,专业研究德国哲学,尤其是现象学,同时也是国内古希腊研究的重要人物,发表相关著作、论文多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