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道
中国诠释学专业委员会2022学术年会“伽达默尔与当代中国诠释学——纪念伽达默尔逝世20周年”顺利召开

2022年12月3日至4日,由中国诠释学专业委员会、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主办,华东师范大学诠释学研究所、华东师大“中国诠释学”上海社科创新研究基地、华中科技大学解释学研究中心暨伽达默尔文献馆协办的“中国诠释学专业委员会2022学术年会在线上成功举行。今年是著名哲学家伽达默尔逝世20周年,中国诠释学专业委员会以“伽达默尔与当代中国诠释学”会议主题,纪念这位享誉世界的诠释学大师,同时讨论诠释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创造性建构取得的成果。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安徽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省委党校、台州学院、韶关学院等近3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学者出席了会议,就伽达默尔与诠释学的未来、中国诠释学的创造性构建、中国诠释学的多元探索、西方诠释学的多维发展、艺术的诠释学向度与现代性、诠释学与实践智慧、中国经典诠释之审思、诠释学的新视域等话题展开了为期两天的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学术界诠释学研究、特别是诠释学中国化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诠释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傅永军教授主持,由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院长刘森林教授,中国诠释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洪汉鼎教授、潘德荣教授分别致辞。刘森林院长首先代表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对各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表示了诚挚的感谢。他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学院的诠释学学术团队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创新团队组建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洪汉鼎教授和潘德荣教授代表中国诠释学专业委员会以及与会的专家学者对山东大学会议筹备组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表达了诚挚感谢之情。两位学者在致辞中回顾了伽达默尔诠释学对中国诠释学的研究的特殊意义,并围绕如何从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经典诠释传统出发,吸收西方诠释学的理论精华这一现实感极强的学术问题谈了各自的看法,提出中国的诠释学研究要有学术雄心,做原创性学术工作,努力建构一门能够充分体现中国智慧的普遍的中国诠释学。     


 大会的主题报告设立两个论题,第一论题为“伽达默尔与诠释学的未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何卫平、山东大学教授傅永军、安徽大学教授张能为分别作了题为“试析伽达默尔的审美无区分思想的理论意义”“内在话语、外在话语与理解的开放性”“伽达默尔与西方思想发展史中两个转向的实现——纪念伽达默尔逝世二十周年”的主题报告。何卫平教授的论文讨论伽达默尔“审美无区分”思想,认为该思想奠基在现象学和辩证法之中,基本宗旨是要反对美学领域中的主观主义,以及由之而来的相对主义、虚无主义、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傅永军教授的论文通过分析“内在话语”和“外在话语”在理解过程中构成的辩证诠释关系,解析了意义诠释在对话辩证法中的历史性实现,强调在哲学诠释学视域内“强制阐释”是一个认识论命题,而非诠释学命题;张能为教授的论文讨论伽达默尔完成的思想史上的“两个转向”——“解释学的转向”和“实践哲学的转向”,指出伽达默尔解释学和实践哲学的最高思想主题是强调人类生命存在的理想的良好形式和形态。三篇论文致敬伽达默尔,纪念这位享誉全球的百岁哲人。   

第二论题为“中国诠释学的创造性建构”,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张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潘德荣和深圳大学教授景海峰分别作了题为“中国阐释学建构的若干问题” “从经典诠释到德行诠释学(下)” “追寻经典诠释的现代价值”的主题报告。张江教授围绕建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阐释学面临六大难题——基础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在方法论还是本体论、与语言文字学研究之关系、多学科交叉与相融、理论的实践与应用、形态的系统和完备性——展开讨论,主张通过提取和改造中国传统阐释学资源,从本体论到方法论,提出和建构中国阐释学的概念、范畴、命题以至完备的体系。潘德荣教授通过厘清“经”与“经典”概念,主张诠释学的重心回归经典,将经学诠释学之规范价值(实践本体论)、真理的考量(认知性诠释学的方法理论)与经典的时代精神及其时代意蕴加以整合,建构以“立德”为旨趣的“德行诠释学”。景海峰教授认为,当代向经典的回归以及经典诠释问题的凸显,是一种历史记忆的唤起和文明传统的觉醒,重新理解与解释这些经典,目的在于使经典的思想内容与当下的历史境遇及社会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      

0


随后展开了多场研讨会,涉及的中外诠释学议题非常广泛。有关中国经典诠释问题的研讨,议题主要涉及,从古典汉语之“在”与“八”角度对中国哲学诠释的本体探源、中国经学诠释学何以是中国诠释学的主脉、历史、文化与诠释学的意义、“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的相互融贯、汉宋之争的现代语言学视域内的批评分析、赵岐的引经诠释学、如何在后经学时代,通过“经”的经典化,建立一种融合了“训诂+义理”的“经典诠释学”等。有关西方诠释学问题的研讨是本次研讨会的重头戏,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主要研究诠释学的理论问题,议题主要有,诠释学的核心问题意识是“理解的本质”还是“理解的条件”、普遍性、实践性与历史性是当代诠释学的基本特征、当代方法论诠释学如何廓清与重塑Auslegung概念、伽达默尔概念构成的修辞学路径和对话的语义学向度、哲学诠释学中语言与理解的同构关系等。第二类主要研究诠释学的美学和实践哲学问题,议题主要有,文学诠释学的建构、伽达默尔的诗学思想、抽象绘画与生命、哈贝马斯现代性哲学话语的逻辑理路、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中的亚里士多德阐释、古希腊实践智慧的意义转换及其解释学重建、斯宾诺莎与隐微写作等。第三类主要讨论西方诠释学的多维度发展,议题主要有,从“被认同的记忆”角度讨论自身解释学,从‘前见’的将来向度辨析一种希望的解释学,以贝蒂现代方法论诠释学建构为中心透视现代方法论诠释学对传统方法论诠释学的发展与超越、通过分析现代哲学的基础特征钩沉自身存在的诠释学等。来自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林安梧、复旦大学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杨乃乔、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彭启福、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秦明利、湖南大学教授李清良、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铁省林、中山大学教授蔡祥元等著名诠释学学者,以及牛文君、杨东东、邵华、黄小洲、陈太明、王慧茹、王宏建、刘岱等一批诠释学新锐学者就上述学术议题发表了学术论文,显示出诠释学在汉语学界发展的多彩图谱,展示了诠释学理论与实践对人文社会科学其他领域的渗透影响以及蓬勃发展的学术生命力。

此次研讨会秉持专业委员会长期形成的传统,特别研究设立了“研究生学术论坛”。来自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20多位研究生提交论文并作报告。担任评议的专家给予充分肯定,希望研究生们勇于创新,跳出窠臼,不断提升学术思维能力,产出更多优秀学术成果。

本次会议引起了汉语学界的高度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数百学人线上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

              供稿:宋陆  审阅:梁乐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