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杰教授谈“‘躺平’与‘躁动’作为生活方式的成因与应对”
2021年6月2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刘少杰教授应邀做客“庆祝山东大学120周年校庆学术系列活动暨社会学建系35周年名家讲堂”,作了题为“‘躺平’与‘躁动’作为生活方式的成因与应对”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林聚任教授主持。
刘少杰教授首先对“躺平”与“躁动”在精神、生活、工作中的表现做了介绍,并从网络社会崛起的背景入手对其成因作了分析。刘教授认为,“躺平”与“躁动”之所以能成为现代人的两种生活方式,原因在于以信息生产力为基础的网络社会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断更新和网络的快速运行决定了网络社会的高度不确定性,这正是网络信息社会的本质生命。这种高度不确定性动摇了传统生活方式的根基,加之人为制造的主观不确定性,就引发了广泛的社会焦虑。其次,他提出,中国目前“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网络社会”并存,因此决定了多种生活方式同时存在,人们面对“躺平”与“躁动”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总体而言,在当下面对这些新问题时应该立足于网络社会,在正视网络社会不确定性的前提下,避免人为不确定性激发的“躺平”与“躁动”。最后,刘少杰教授就相关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主讲人简介:刘少杰,中国人民大学二级岗位教授、教育部基地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大学讲席教授,社会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理论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和网络社会学等。